子計畫二 /

鏈結與交換:建構長照「互助喘息服務」新型態模式

113 年 8 月份報導

返回
empty

互助喘息服務模式平台之建構

國科會補助之「鏈結與交換:建構長照『互助喘息服務』新型態模式」研究計畫,是從2023年5月開始,由國北護陳正芬老師帶領的計畫團隊。其中一個子計畫為建構包容科技互喘資訊服務平台。「互喘平台」( https://www.mutualrespite.com.tw/)目的是透過全面資訊化服務,協助互喘供需雙方使用便捷科技,而獲得政府的支持;同時,運用科技平台大幅減少社工的人力成本,平台支援彈性媒合供需,強化互喘的事前準備工作。互喘平台是由國北護健康科技學院洪論評院長帶領的科技團隊建構,成員包含陽明交大工管所博士生吳宗杰及國北護資訊管理所兩位碩士生邱鈺崴和陳銘宏,迄今一年餘。

科技團隊在每次雙週會及月會後,會仔細檢討系統的修改進度,並根據使用者的反饋進行適時的調整,確保系統始終貫徹人文司計畫的核心理念「科技包容」。在這個創新的照顧服務模式運行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及最有趣的一點,就是如何讓廣泛年齡層的受眾能夠迅速上手這套系統,特別是家庭照顧者普遍在60歲以上,是數位相對落差的世代。這是一個需要不斷克服的難題。然而,在行動團隊、科技團隊和財務團隊三方的緊密合作下,科技團隊一步一步地建置出符合新式喘息照顧實務需求的系統平台。這個過程中,系統的修正清單每天都在變動,甚至改來又改去,需求如同無底洞般源源不絕,但正因如此,更深刻體驗到跨團隊合作的力量,以及現今照護模式必須翻轉的必要性。為了深入理解使用者需求,科技團隊成員到互喘的現場進行研究,體驗到科技元素如何有效地縮小偏鄉地區的數位落差,並透過LINE連動綁定串聯平台互通(圖1),使用LINE綁定帳號,是因為 LINE 是臺灣長輩使用最普遍的社交軟體,串聯帳號不僅能減少使用者登入的問題,亦可提升使用者的便利性和資訊獲取的及時性。

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可將平台的使用者(會員)分為三類:

一、照顧換工者:照顧者需要在平台上輸入自家長輩的資料,及被照顧時的特殊需要。平台上還有一分鐘培訓影片,說明照顧換工者擔任協助與陪伴與安全看視的任務。互助喘息是鼓勵家庭照顧者能走出家庭,有自己的時間做想做的休閒活動、或需要做的日常勞務等。透過到互喘地點換工,有機會和其他被照顧者或照服員互動,學習照顧技能,並累積更多的社會參與和人際連結。或許看到別人家長輩的情形,會有「我還沒有這麼糟的正面想法」。互喘方式為「值一喘二」,也就是換工一個時段,可以喘息兩個時段;一個時段可以是半天或全天。平台上換工者可以預約換工及喘息的日期、時段、地點,也可以更改預約,並有GPS換工到班打卡的管理機制。

二、照服員:互助喘息的設計,是一位有受過專業訓練的照服員,加上一位照顧換工者,一起照顧4-6位失智失能長輩或身障者。平台上會要求照服員填寫個人基本資料,及可以服務的時段和地點,照服員可以在平台上預約上班時段和地點。平台媒合及推播功能可以省去社工需要多次溝通確認的工作時間。

三、據點提供者:想要成為互喘據點提供者需要填寫基本資料及相關照片,平台會產生申請表,再由研究人員到據點場勘,以了解是否有機會成為互喘服務提供點,或有什麼部分(例如無障礙設施)需要調整的。平台設有統計專區,可以掌管每個據點某段時間參與的狀況、工喘比(過去稱為「值喘比」)。

另外,平台具備社工專區,保留社工協助彈性調整及查看的功能,可以看到授權管理的據點媒合狀況(圖2),若有班次缺少照服員,系統會主動推播,社工亦可聯絡有空的照服員。平台可以看到照服員及照顧換工者到班打卡紀錄,使社工及據點管理者方便統合管理。科技平台隨著據點拓展後,面臨許多流程及服務調整的改變,例如照服員或照顧換工者臨時無法到場,須臨時調派人員協助服務,這可能會影響費用計算,因此,研究團隊希望透過科技團隊將臨時人員的資訊細分,以便精算互喘收支分析。相信未來隨著全國各縣市據點的增加,平台的功能也會日漸強化,並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務模型,感謝計畫團隊的努力,不斷調整,無論是平台內容與美觀,或是對使用者友善程度,讓一線人員(包含社工、照服員、照顧換工者)及研究者越來越便利。

圖1:LINE綁定加入好友,成為互喘會員
圖1:LINE綁定加入好友,成為互喘會員

圖2:社工專區,了解據點照服員及照顧換工者媒合狀況
圖2:社工專區,了解據點照服員及照顧換工者媒合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