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 /

鏈結與交換:建構長照「互助喘息服務」新型態模式

113 年 7 月份報導(一)

返回
empty

嘉義市互助喘息新據點開幕—嘉連家照顧咖啡館

2024年7月3日,坐落在嘉義大學林森校區,由社團法人嘉義市心康復者協會承辦的「嘉連家照顧咖啡館」(Family to Family Support Network)正式開幕,寫下「全臺第一座精神障礙照顧者咖啡館、全臺唯一共融互助喘息據點、嘉義市首座共融家照據點」三項第一的里程碑。黃敏惠市長期許咖啡館能為照顧者建立互助平台,幫助家屬與精神康復者共同邁向復元之路。

嘉連家照顧咖啡館是參考英國的社會處方箋概念,採用非醫療方式介入,提供如運動、藝術、音樂、舞蹈等多樣活動,促進精障照顧者心理健康。期待連結協會內部多元社區支持資源,創造身心靈健康的家屬支持服務據點,並建立完善精神衛生照護網絡,支持精神病人照護,讓他們能逐步復歸社會生活。精神障礙(mental disorder)又常稱心理障礙、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是一類以精神症狀為主要病症的疾病總稱。即各種因素作用下的心理功能失調,而造成的感知、思維、情感、行為、意志等精神活動的紊亂或異常,且可導致明顯的心理痛苦或社會適應等功能損害。由於傳統醫藥學界的發展,生物學上的解釋是目前最廣為接受的,但心理學上的解釋也不容忽略。心理學家認為,矛盾、危機、緊張和創傷可能會導致心理疾病,特別是在一個容易受傷的人身上。例如,一個目睹父母親殺人的小孩可能會發展出沮喪和緊張的情緒,甚至得到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PTSD)。而究竟心理疾病是先天還是後天造成的?答案是「兩者都有」,其實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創傷症狀,只是有些人的症狀不致影響生活太久或太嚴重,並可以自己調適回來;但無法自行或靠藥物調整回來的情況,則會帶給病人本身嚴重的學習、人際及職涯問題,並對家庭造成重大的影響。

一般社會大眾對精神障礙有汙名化的傾向,就算是已治癒患者,也得面對來自社會負面看法的壓力。外界常將精神障礙誤認為「想太多」、「太閒了」、「玻璃心」、「找藉口」、「沒有抗壓性」等,一般人也很害怕自己患有精神障礙。「精神病」、「精障」也作為一種侮蔑性用語存在,就算是沒有精神疾病的人,只要行為和特質不容於大眾,也會被扣上相關字詞的標籤。這樣的汙名化常造成患者躲起來,然而當他們越不與別人互動,越不會和別人互動。因此嘉連家照顧咖啡館希望透過提供一個空間,讓患者能自在地和別人互動,學習一般合乎社會規範的互動方式,避免退縮;也能接受職業訓練,建立對自己的信心,重新回歸社會。

「共融」指的是身心障礙、老人、精障或其他各種障礙都融合包容在一起的服務方式,這樣的據點挑戰更大,但也能讓不同族群互相幫助。例如亞健康的老人,看到年輕的身心障礙者需要幫助,就願意起身幫助他,而不是只坐在那裡,等待別人的協助;或是一位失智長輩,反覆問相同的問題,成為精障者練習對話的機會。這樣的共融環境需要更多的嘗試與學習,期望可以幫助社區當中有需要的人互相了解與支援。

家照據點是家庭照顧者的支持據點,家庭照顧者是長照法中服務的對象之一,家庭照顧者需要把自己照顧好,才能照顧長輩、身障者、精障者。家庭照顧者長年的付出、睡眠不足、犧牲自己的社交與娛樂,造成他們身心上巨大的壓力。而喘息服務正是長照針對家庭照顧者提供的服務,但因為照顧人力的不足,也鼓勵家庭照顧者喘息時要走出家門,不要只在家裡睡覺,可以出外和他人互動。所以由國北護陳正芬老師主持的互助喘息服務國科會計畫,提出「值一喘二」的研究,期望家庭照顧者出來值班一日,可以有兩日的喘息,逐年增加互助喘息的據點,嘉連家照顧咖啡館成為嘉義的其中一個互喘據點。

嘉義市長黃敏惠率市府團隊,舉行嘉連家照顧咖啡館啟動儀式(圖片來源:嘉義市政府)
嘉義市長黃敏惠率市府團隊,舉行嘉連家照顧咖啡館啟動儀式(圖片來源:嘉義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