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三/ 公民智慧培力計畫
族群數位平權系列:重視族群多元文化及數位平權 關注新住民的數位包容與心理健康
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調查顯示,113年臺灣新住民的人數即將突破60萬人,這凸顯了在全球化的趨勢下,社會對多元文化融合與數位平權的進步和包容。國科會在創新、包容、永續的願景下,啟動「以包容為導向之科技計畫—公民智慧培力計畫」,今年下半年也開啟族群數位平權的系列活動,包含主題研討、主題交流與對話、線上交流與輔導等場次。首場的「新住民的數位包容及心理健康」主題研討業於113年8月2日假台中全國大飯店舉辦,議題亦受到廣大迴響,參與組織包含中部地區臺中市大甲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等,約有15個新住民公民組織參加。
活動開始,由執行單位國立臺北大學針對國科會年度推動的計畫內容進行說明,接著由共同計畫主持人張菁芬副教授運用政府公開性資料說明112年新住民數位發展與需求現況,張副教授亦從數位近用到數位平權指出數位包容議題與關注,其中發現數位近用的困難可能反映經濟與生活資源多重弱勢交織,並使未來應用數位教育及從事遠距工作機會受限,帶領與會者從數據的角度思考服務的發展。
接著,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所博士班張雅晴針對新住民心理健康主題分享,透過衛政、社政等多份報告及數據整理新住民心理健康概況,包含問卷題項設計、結果闡釋、服務提供方式進行論述及提出建議。另,全程參與並受邀擔任此次活動的與談人陳雅伶督導,以自己於臺中市大里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多年服務經驗,分享新住民心理衛生及數位培力實務案例,包含辦理圖書證、人身安全培力方案,透過個案生命故事使與會者能夠更了解新住民服務樣貌。與會的公民組織亦有所共鳴,提出數位需求評估及觸及服務需求、提升參與意願等建議作為後續系列主題交流的延伸對話。
過程中,更有同時身為新住民及社會工作者的馮玉芳表示,從臺中市大甲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的社工服務經驗中,不同世代的新住民在婚姻管道及能力確有差異,而真正需要幫助的新住民往往無法走出家門,尤以仲介婚姻與低學歷新住民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期待能從數據及與會者的實際案例獲得服務的解方。今日活動在張菁芬副教授以過去社區蹲點經驗回饋劃下句點,她提出服務提供者唯有抱持「未知且不預設」的精神實際進入田野,以個案為師才能真正了解社區的樣貌、發展適切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