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三/ 公民智慧培力計畫

「數據粉」引領社會議題

返回
empty

【公民科技加油棧】推出「數據粉好玩」系列,以數據的視角切入各種社會議題,成為「數據粉」看見社會問題如何化為數據,看見公民皆能透過數據關心推動社會問題的發展。6月25日,「數據粉好玩」系列以「數據判讀與實務連結:以心理精神健康及自殺防治為例」,與15家公民團體夥伴展開第一場交流講座。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林倩宇助理教授首先釐清了自殺相關名詞概念,鼓勵使用中性詞彙來敘述自殺相關行為,例如:使用自殺或自殺身亡,不使用自殺成功;使用自殺意圖或自殺企圖、自傷行為或自我傷害,不使用自殺未遂、自殺失敗、自殘、自毀。這些詞彙的轉換不僅是避免鼓勵或污名化自殺相關行為,同時也是解讀數據趨勢的重要社會背景。

數據資料的來源、收集方式、收集年份和時空背景都將讓數據產生不同的影響力。如前述提及自殺名詞中性化的脈絡,也為青少年攀升的就診率、自殺率,做出更精準的判斷,上升趨勢不僅顯示心理困擾的增加,也反映了求助意識的上漲;又或者以自殺通報系統為例,民國100年前的通報資料,自我傷害事件大部份皆發生在北部地區。對此數據的解讀,仰賴我們日常對議題的關心及經驗,而能注意當時北部地區的醫療院所相較於東部地區具有更高的通報意識;另外,探討自殺趨勢變化時,仰賴實務經驗可以知道通報資料無法區分「新案例」還是「持續自我傷害」,因此單以「自殺率」進行判斷將錯估趨勢,需要同時以「自殺死亡率」加以判讀。值此,公民團體作為社會第一線服務者,對於社會議題的敏感度與持續關心,都是洞見數據上重要的判讀。

「自殺相關的研究都顯示,自殺不會是單一原因所致,它通常是多重的。」

如冰山模式所示,自殺死亡是冰山的一角,在這之下存有的自殺企圖、自殺意念和心理健康困擾等面向,都期待大家透過數據進一步關注與探討,公民團體根據實務經驗、組織目標進行問卷調查,豐富資料所能提供的資訊。科技包容智慧培力計畫團隊感謝林倩宇教授的分享和公民團體夥伴的投入,一起體會數據真的很好玩!我們會繼續推出更多的講座主題,期待大家一起來交流,一起作為數據粉引領社會議題!

林倩宇教授分享從數據查看心理健康議題
林倩宇教授分享從數據查看心理健康議題

與會公民團體交流數據應用經驗
與會公民團體交流數據應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