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一 / 議題導向計畫
113 年 6 月份報導
長照相關之資源配置
根據衛福部於 2017 年公告的長期照護意見書(連結:https://www.mohw.gov.tw/cp-18-29058-1.html),針對包括:癌症末期、糖尿病、失智等 16 類常見老化特定疾病的潛在長照需求,我們利用衛福部健保每月就診資料,對全臺鄉鎮市區的潛在長照需求者人數進行了詳細估計。依照 2020 年度的資料,全國潛在的長照需求就診患者平均約達到 230 萬人,約佔總人口的 10.14%。由圖一、圖二的資訊可知,長照需求人口比例多集中於老年人口比例較高的鄉鎮區。儘管有些鄉鎮的老年人口並不特別高,但部分疾病患者比例卻較高,例如,圖一顯示花蓮卓溪鄉因糖尿病病變患者比例高,成為長照需求熱點。
長照人口比例最多的地區則包括:嘉義縣義竹(167.6/ 每千人)、花蓮縣卓溪(164.2 / 每千人)、臺南市左鎮(161.9 / 每千人)、嘉義縣六腳(160.5 / 每千人)及新北市平溪(159.6 / 每千人)。此外,通過比對各地區的醫事人員數量,我們計算出各鄉鎮市區的醫護人員照顧比,發現新竹縣橫山、峨眉、嘉義縣六腳等地區(除離島地區)均超過 1:300,已高於建議的數值,這些地區同時也是老年人口比例高或較偏遠的地區。上述數據反映出,在高齡化社會背景下,長照需求的提升不僅局限於特定地區,而是全國性的挑戰。尤其是在偏遠地區,長照需求更為突出,而醫護資源的分布卻不均,這使得這些地區的長照服務難以達到標準。
除了長照需求之外,我們本次亦針對先前所做的「長照2.0 A、B、C 據點」做了延伸,納入了醫事機構及醫事人員統計資料,以及來自衛福部的社區照顧據點和樂齡中心資料,進行更詳細的分析。不只是單看這些機構以及人員的數量分布,我們也使用政府公布的各地區人口數來推算這些資源配置的空間密度,力求能更清楚的知道在實質層面的資源配置上,是否如同許多人預期一樣,存在著地區上的資源分布不均。觀察根據現有最新年份的醫事機構及醫事人員統計資料所製作出來的圖四到圖七,我們可以發現,單看數量上的話,差異存在,但沒有那麼明顯。但我們一旦把地方人口納入計算,以密度觀測這些數值,則發現無論是醫院、診所、醫生(西醫師)、護理師,都較為密集分布於北部、西部以及南部地區,中部山區及東部地區的資源、人員配置相較起來都較為稀少。
而圖八至圖十,針對長照ABC據點、社區照顧據點、樂齡中心等福利機構的分布狀況,我們也發現有非常類似的情況發生,依然普遍分布於北部以及西岸地區,東部以及中部山區等偏鄉地區依舊是屬於資源較為稀缺的狀況。從圖十更是可以顯現出不同地區在設施密度上的差別,其實全臺各地基本上所有鄉鎮市區都有設置樂齡中心,但一旦依照各地人口比例去做計算後就會得知,確實有許多區域的資源配置是較為缺乏的。
綜合以上結果,為了應對許多長照議題上的挑戰,政府可以考慮以下政策措施:
- 加強偏鄉地區的醫療資源以及長照資源的配置:在醫療資源以及長照資源匱乏的偏遠地區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資金,以確保這些地區的醫療以及長照服務能夠滿足針對高齡者的需求。
- 強化基層醫療機構的功能: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能力,提供更加完善的日間照顧、家庭托顧、交通接送等多元服務,促進「在地老化」的實現。
透過這些政策措施,期待能夠在全國範圍內實現長照資源的均衡分配,提升長照服務的可近性和質量,真正做到「在地老化」,讓每一位需要長照服務的民眾都能得到應有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