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一 / 議題導向計畫

113 年 3 月份報導

返回
empty

議題三:高齡照護與福利

「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2.0」(以下稱長照2.0)自106年實施至今已進入下半場,政策目標除了延續長照 1.0 既有的服務外,其最大的特色在於以「在地化」、「社區化」為原則,提供整合性照顧服務,以提高長照資源的可近性。基於上述目標,衛福部即推出所謂的「社區整體照顧ABC模式」,以此將社區照顧工作進行分工,由專業的醫療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級單位)擬定服務計畫及提供醫療服務;社區組織(巷弄長照站/C級單位)負責社會參與及家庭支持的業務(如:老人共餐、預防失智課程、喘息服務等);兼具醫療及社區工作專業之機構(複合型服務中心/B級單位)則提供日間照顧、家庭托顧、交通接送等多元的照顧服務。長照 2.0 推動以後,各級據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從 106 年 A 級單位 80 處、B 級單位 199 處、C 級單位 411處,直到去年年底,已擴增至 A 級單位 720 處、B 級單位 8,552 處、C 級單位 4,144 處(如表1)。

表1: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布建情形
表1: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布建情形

長照據點的快速布建,使我們尚且得以對硬體設施的量能抱持樂觀,不過要實踐「在地老化」, 除了關心硬體設備外,照顧人力的勞動供給則更加關鍵。我們參考國立臺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2009)的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方法,依「老人福利服務提供者資格要件及服務準則」第57條規定,以照顧服務員及長照需求人口的比例1:10為標準,檢視照顧人力是否充足。依111年之數據,全國長照推估需求人數約為83萬人,而照顧服務人員數為9萬1,653人,因此全國的比例符合1:10的標準(1:9.04)。然而細究各縣市的人力分布即可發現,事實上有多個縣市並沒有符合前述標準。臺灣長照需求人數與照服員人數比率最高的5個縣市依序為:金門縣(19.36)、臺北市(17.03)、新竹市(16.11)、連江縣(15.28)、澎湖縣(13.24)。這5個縣市皆未達到1:10的標準,顯示縣市間長照人力分布不均的問題,尤其供不應求的縣市多座落於硬體資源同樣匱乏的離島地區,使長照人力分配的議題更應受到重視。

除了長照人力分布有不均的情況,長照據點的空間分布其實也同樣面臨分配不均的問題。圖1是利用衛福部公開之「長照2.0 A、B、C 據點」資料集,以鄉鎮為單位進行繪製每平方公里長照 B、C 級據點數之面量圖。如圖所示,長照 B、C 級據點高度集中在北、中、南都會區,少有據點分布在花東地區及山區,而少數花東地區的據點也高度集中在花蓮市、臺東市兩地。若以極大化長照據點的使用率為目標,將據點設置在人口稠密的地區確實是最有效率的做法,然而長照 2.0 的目的除了是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將長照資源深入各地社區,以弭平長照資源的城鄉差距,因此對於偏鄉地區的資源布建同樣不能忽視。由於長照據點的設置高度仰賴公私部門的合作,是故該如何提供誘因來促進長照資源進駐偏鄉,將是未來政府必須思考的問題。

圖1:B、C 級據點分布情形
圖1:B、C 級據點分布情形

※註:面量圖之單位為「長照據點數/ 平方公里」,依十分位距分成由淺到深10 個顏色,深色代表長照據點密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