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一 / 議題導向計畫
113 年 1 月份報導
議題二:生育政策 友善家庭職場在哪裡?
為了解決少子化問題,各級政府不斷出招,提供育兒家庭各項奧援,包括給予生育獎勵、提高育兒津貼、提供托育資源、增加育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等福利。但是,政府推出上述育兒支持政策,年輕人就會成家生子嗎?答案可能不樂觀。檢視歐美已開發國家的政策推動經驗,著重生養補助的鼓勵生育政策效果通常有限,大部分的現金補貼或稅賦移轉政策只有短期效果。
事實上,要滿足家長、特別是母親對於育兒多元支持系統的需求,需要考量推動家庭與工作平衡政策、鼓勵友善家庭職場並得到企業支持。考量不同所得家庭面對育兒的阻礙,提供充分的托育服務有助於一般所得或經濟弱勢家庭達成生育期望,其中,改革並擴增育嬰假以及留職停薪津貼對於高所得父母的影響最為明顯。整合且具彈性的政策規劃,既能滿足眾人的需求,也能弭平社會不平等造成的生育限制。
因此,除了透過政府的政策宣示與推動提升生育率,對人力有高度需求的產業界,更應積極打造友善家庭職場,關注員工及其家庭的福祉,提供年輕人更好的經濟前景與所得回饋。當個人能夠兼顧工作與家庭角色,不再需要在就業與為人父母之間做出選擇,當前的人口問題才能找到合適的解方。
企業該提出哪些友善家庭措施,才能夠招攬、留住人才?
低生育率是全球現象,國際大企業早已將生育福利與補助當作標準配備,期望在人才爭奪戰中能穩住一席之地。對於各國中小型企業,在經濟活動人口縮減之際,唯有盡可能提供友善家庭措施,才可能爭取日漸增加的女性勞動力。
由於就業政策的內涵直接影響工作者及其家庭的福祉,因此父母能否平衡工作和家庭的角色與他們是否能夠照顧與養育子女有密切關聯。這個連結關係對於處於經濟弱勢和低收入家庭的勞工尤其重要,這些家庭中的子女更可能面臨被剝奪基本權利和獲得基本服務的風險。基於這些考慮,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 在2019年結合ILO、OECD、UN等國際組織的友善家庭政策研究與文獻,依據類別、對親子的影響、策略作法三個面向,整合提出主要的企業提供之友善家庭措施,主要內容整理如下表。這份政策分析報告也指出,能夠驅動企業提供友善家庭措施、支持員工平衡有薪工作和照顧家庭責任的關鍵因素,包括:(1) 政策法規和企業遵循規範的程度,(2) 企業生產力、獲利能力與資源,(3) 企業本身認同之重要規範與價值觀(例如重視婦女與兒童權利)。
除了國際組織提出友善家庭職場的政策分析報告,國內媒體與社會團體也開始建立友善家庭職場指標,評選臺灣的友善家庭企業。以2024年1月出刊的「遠見」雜誌為例,該期主題為「老闆要補修的一堂催生課」。報導團隊透過企業的生育力調查,評選出各產業推動友善家庭的白金級企業,整理出個別企業獨有的「催生成功方程式」。調查報告也理出「企業生育力支持系統」,說明能讓員工安心生養的關鍵,主要在於四個支持次系統:(1) 企業的價值觀與信念;(2) 職務再設計,增加時間與空間的彈性;(3) 同事與職務伙伴的協助與支持;(4) 硬體環境與托育設施服務的支援。當多數企業都認同並支持友善家庭政策,結合政府的家庭與生育政策,應可適度扭轉臺灣的少子化困境。
遠見
2024年01月號
第451期
老闆要補修的一堂催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