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 /

身心障礙弱勢群體位於潛勢災害之危險分級與整備—以花蓮縣為例

113 年 1 月份報導

返回
empty

團隊參與防災士訓練增添幫助身障者的能量

這次計畫的關注焦點之一,是身心障礙者等弱勢群體面對天然災害的準備,以及外界該如何協助他們減少生命與財產的損失。在計畫總辦公室的鼓勵下,研究團隊也積極接洽,參與花蓮縣消防局主辦、慈濟基金會承辦的「防災士訓練」課程,擔任其中的講師,期望讓未來在社區角落協助災害防救的基礎尖兵,也有更多的知能與技巧協助身障者。我國的防災士制度參考自日本,他們從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經驗得知,大型災害發生後的搶救作業,除了仰賴消防機關之外,社區居民如果本身有基礎的援助知識與能力,發揮出社區互助的能量,將有助提升救援速度與成效。我國消防署遂從2018年起,在台推動防災士訓練與認證,至2023年中累計已有1.8萬人參與過防災士訓練。

嚴嘉楓教授
慈濟大學計畫主持人嚴嘉楓教授

在既有的防災士訓練內容中,雖已些許提到身障者,但在有限的時間與師資條件下,較難對這部分有太多著墨。研究團隊為此便在花蓮的防災士初階訓練中,增添協助身障者的實用方法與注意提醒,盼能在必要時發揮實際效用。例如在一般的直覺觀念中,我們會希望幫助受困民眾盡快離開災害現場,而且是以「越快越好」為目標;但在協助身障者撤離時(尤其是使用輪椅的肢體障礙者),如果現場條件允許,應該避免讓他們與平時熟悉的輔具(輪椅)分離。

然而,輪椅的疏散方式畢竟不利於上下層樓之間的立體性移動,因此如果平時就能預先規劃撤離路徑,應盡量以平面疏散為優先。如果確實必須下樓,運用坡道移動的情境有其注意事項;以樓梯撤離更得有足夠的人手才能合力搬運,否則對身障者或防災士雙方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傷害。台灣的防災士制度自2018年開始萌芽,期望目標是至少有6萬名社區民眾完成訓練,分散於全國各地。過去幾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培訓與發展並不容易,但也已漸漸看出成果。期許未來有更多民眾願意參與其中,不僅能自助亦能助人,使台灣的災害防救網絡更加周全,也讓身邊周圍的身心障礙者與弱勢群體,可以得到更多適切的幫助。

防災士訓練
防災士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