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 /

身心障礙弱勢群體位於潛勢災害之危險分級與整備—以花蓮縣為例

112 年 9 月份報導

返回
empty

山里社區與天災:深入了解身障與弱勢群體的疏散挑戰

本計畫深耕方向之一為瞭解身障與弱勢群體在面對天然災害危機的認知、想法、與過去經驗,並將這些經驗和目前的災害防救措施進行比對,並進一步協助疏散工作人員利用防災相關圖資,讓任務執行過程得以更順利。


舉例而言,本計畫前期所關注的花蓮縣卓溪鄉立山村山里社區,便是一適合進行此研究的場域。山里社區位於豐坪溪的中游,豐坪溪是台灣少數還未興建堰壩的河流,儘管平時看來和緩,但集水區的年雨量可達3200毫米,水量相當可觀。杜蘇芮颱風七月底造訪台灣時,立山雨量觀測站記錄的降雨量,一度在全台灣所有觀測站的前十名內。


山里的部落橫跨在豐坪溪的左右兩岸,其中左岸的「下村」部分,又正好處在代號為 DF165 的土石流潛勢溪流匯入主流處,因此這部分的居民在颱風來襲時,會被官方列為需撤離的對象。避難疏散的場所,是 5 公里外的國小活動中心,唯一的進出道路則夾在河道與山壁之間,隨時面臨會有落石導致路線中斷的危機。對於行動能力方便的居民來說,風雨中行經這樣的疏散途徑已具有相當程度的威脅;但對於沒有車輛、或不善於行的身障者及失能長者等弱勢族群,若沒有外力協助,他們便很難進行撤退。


山里社區居住著近五十位身障者,包括肢體、視覺、聽覺、智能,與多重障礙等對象,然而由鄉公所、警消,與國軍部隊組成的疏散團隊大約只有十名人力。有限的人員卻得在緊迫的時間內,挨家挨戶通知居民、勸說民眾離開,並將願意離開者安全送抵避難場所,對疏散團隊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疏散過程中,若團隊稍有不慎,本身也可能陷入危險,需要仰賴其他救援。


因此,本計畫期望能深入了解身障與弱勢群體在天災危機時的資訊需求,以協助未來疏散任務規劃的參考。

山里社區的堤坊
在颱風期間,豐坪溪的水流量一度接近山里社區的堤坊頂端。一旁的下村居民,也受到土石流潛勢溪流的威脅,被納為疏散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