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計畫二 /

AI結合行動科技建立高齡者行動力偵測與促進之專家系統

112 年 10 月份報導

返回
empty

從內在健康力之評估至衰弱老之發現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之行動指南。著重老年人可獨立且持續地「活躍」(active)於社會,不只是要有身體活動能力或還有勞動力參與,亦能參與各項經濟、文化、靈性與公民等事務,身體心理健康無失能或認知異常的現象,展現具高度參與活動之社會健康。2006年WHO提出「成功老化」之行動指南,在社會支持下,老人能 (1)減少疾病與失能,(2)維持健康與認知功能,(3)持續進行社會參與。即使失能,老人仍然能在安全支持下,維持日常生活活動 (ADL)與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亦即滿足日常生活中身體、心理、社會健康基本需求,指標包括ADL未失能:認知功能無失能與無憂鬱症,具有高度社會支持。

2006年後,全球老年人口急速增加,社會支持系統增加速度無法有效服務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因此 WHO 於2015年提出「健康老化」之概念,依此概念希望喚起老年人對於個人的內在健康能力(intrinsic capacity)重視與自主管理健康的意識。為了能透過公共衛生,推動老年人內在健康力意識,WHO對於內在健康能力進行研究與行動報告(WHO World Report on Ageing and Health in 2015)。此報告中說明內在健康力是建立在綜合性的生理功能參數,此參數可提供日後臨床運用,並依照預防老年人常見失能與失智所制定。

報告中以此綜合性健康評估進行全球性研究,將其成果以簡圖呈現如下:

綜合健康分數全球性研究

綜合健康分數與內在健康能力(intrinsic capacity)密切相關。健康分數愈高,內在健康能力愈強。人類自出生至中年,此能力維持不變,但是在中年後期逐漸下降,且老年人內在健康力的下降程度較比年輕人大。

值得注意的是,個人內在健康力不等於功能能力(functional ability)。身體功能能力是內在健康力與環境互動的結果,對於嬰幼兒,多元環境有助於提升其功能表現;但是對於高齡者,複雜環境會降低其功能表現。研究顯示,雖然全球高齡者之內在健康力全都下降,但是在高收入國家,因為其環境安全與交通便利性高,身體可呈現功能較好。此對於內在健康力與同功能能力相互關係的清楚描述,對推動「健康老化」有其正面的價值。

世界衛生組織因此將「內在健康力」定義為「個人所有身體和心理能力的綜合」。 此內在能力由五個領域構成:心理、認知、元氣、感覺和行動。Cesari 等人(2018)將五個領域構成整合生理功能後進一步納入其次構面,結果如下:

J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18, Vol. 73, No. 12, 1653–1660

世界衛生組織將內在能力定義為個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力的綜合能力。此構面不僅對於提升全人類健康有正向幫助,更能透過次構面界定量測方法,並將此量測整合發展為iCOPE。iCOPE 即是根據認知能力下降、行動力喪失、視力受損、聽力障礙、營養不良、與憂鬱情緒等六個面向計算內在健康力之分數。分數愈低,此能力愈差。

Frie 等人(2001)提出衰弱症 5 項臨床指標(Fried frailty phenotype),目前的研究大多依據此評估工具來界定衰弱症。這些臨床指標包含了非刻意的體重減輕、肌力下降、步速變慢,自述疲憊感、以及自評低身體活動量。若以上 5 項指標之中,符合 0 項為強壯(robust),符合1~2項者歸為衰弱前期(pre-frailty),而符合3項以上就認定為衰弱症(frailty)。Tay 等人(2023)由 iCOPE 評估受測者內在健康力並以衰弱症5項臨床指標分類,發現強壯者之內在健康力分數落在8-9,衰弱前期者內在健康力分數落在6-9,衰弱者之內在健康力分數落在4-7.5。

這些數據證實藉由 iCOPE 不僅可以檢測高齡者是否健康,以提升維護健康之動機,進行健康自主管理,以達功能能力(functional ability)提升之目標;對於不健康者,也有清楚的數據支持,當內在健康力分數低於八以下,應進行結構性復健,逆轉其衰弱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