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濱鄉幸福巴士跨域生活圈推動與實踐記錄
......一毛錢也沒有的我們,賣了我們手上有的被單一條、及毛巾一件往火車站去,從基隆到高雄,一整天都在坐火車,到高雄又坐大貨車前往台東,當時我記得只要20-30元就能坐到台東,不幸前一天因為有颱風,到了大武,山崩無路可行,所以我們全部下車沿著海岸行走近三小時的時間,過了大武又坐貨車到台東公路局車站,當時都是殘破的建築,在車站睡,隔天就是坐貨車到成功,到了成功公路局,坐在車站有一段時間.......,之後我們自己用走,而我們身上還帶著幾個已經死了的同伴的骨灰,所以經過白守蓮、美山,最後是胆曼,除了將骨灰給家人外,其他的同伴也陸續回家了,到了白桑安就只剩下我一個人......摘自《臺東加走灣紀實》p155,至南洋從軍的石坑部落(長光)的嚴國進先生回憶。
從《臺東加走灣紀實》書中紀錄,1945年二戰結束,當時接受日本徵召至南洋打仗的倖存長濱鄉阿美族人回憶起戰後回鄉過程的漫漫長路,揭示了地理弱勢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的不足,以及公運系統在面對自然災害的脆弱性。隨著時代進步,臺灣的公路建設有了顯著的改善。然而,地理弱勢地區的移動問題仍然存在。
最難抵達的鄉鎮:地理弱勢造成邊陲與中心
長濱鄉位於臺東縣海岸山脈東側,因受地形與交通阻隔,過去被稱為最難抵達之鄉鎮。平埔族、阿美族、布農族與漢人在百年間陸續移居於此,這些族群在歷史的長河中,各自面對生存與移動問題。由於政府對於海洋運輸政策制訂並不積極,使得依山傍海的長濱鄉僅能依賴少數的幾條聯外道路提供民行,加上鄉內生活機能不佳,整體而言,長濱鄉民眾獲取社會資源並不容易。
本團隊於2023年下半年開始在長濱鄉進行質性需求訪談與量化問卷調查,再輔以團隊開發的「需求調查平台」分析發現,長濱鄉全鄉2023年約有317位高齡者距離公車站牌超過五百公尺,佔全鄉高齡人口17.6%,其中又以忠勇村126位為最高。同時全鄉亦有435位(24%)高齡獨居者、213位(11.8%)高齡身心障礙者、24位(1.3%)高齡低收入戶,這些多重弱勢族群在其移動(mobility)上更加困難,而長濱鄉公所受限於人力與經費,既有的幸福巴士僅有一輛小巴,運能無法滿足鄉民需求,民眾仍常依賴數百至千元的白牌車以獲取其生存所需之資源。
根據調查與數據分析,展開方案規劃與推動
本團隊即展開與交通部高雄區監理所、臺東監理站、臺東縣政府及長濱鄉公所協力,在鄉內各村文化健康站等民眾聚集處展開更詳細的蹲點需求調查,也進行幸福巴士服務宣導。同時,為擴大服務便利性,及跨域至花蓮縣玉里鎮的生活就醫路線,團隊協同高雄區監理所協調兩縣市政府及利害關係人之路權,並向交通部提案爭取購車補助及新闢路線,皆獲交通部核定。更重要的是,本團隊針對交通部幸福巴士「以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的政策目標也提供支持與陪伴、培力系統。除定期進行工作輔導,也開設相關專業培力工作坊,培力在地公運人才,作為偏鄉公共運輸人才庫的基礎。
2023年底開始,計畫團隊開始透過高雄區監理所與長濱鄉公所開始推動跨縣市的幸福巴士計畫,以連結臺東長濱與花蓮玉里的跨域生活圈。該計畫的核心目標在於提供偏鄉居民便利的就醫與生活採買服務,特別針對長濱居民至花蓮縣玉里鎮慈濟醫院、榮總等醫療機構,以及大型菜市場採買的需求。
通車典禮:跨越海岸山脈的幸福巴士
在經過多方的協調與溝通後,長濱鄉引頸期盼許久的跨越海岸山脈至花蓮縣玉里鎮的「玉長跨域生活線」服務於2024年12月5日正式通車,這條路線的開通,縮減了長濱鄉民眾北往花蓮市,或南往臺東市就醫動輒近百公里的路程,也更拉近長濱與玉里生活圈。在車輛的選擇上,根據團隊資料分析,長濱鄉的身心障礙人口約佔全鄉之8.79%,故與監理所及公所決議向交通部公路局申請無障礙車輛購車補助,也獲得交通部核定一輛通用中型巴士。
在運量的統計上,也可以看見長濱鄉整體幸福巴士運量在玉長跨域生活線通車後,不管是服務班次還是使用人次,都較前一年同期高出許多,2025年第一季的運量也已超過2024年全年的50%,顯見該路線的規劃符合鄉內需求。未來在民眾更熟悉該服務後,運量應可以穩定成長。
在乘車滿意度與乘客樣貌等綜合分析方面,團隊藉由長濱鄉媒合中心專員進行問卷調查,在2024年9月18日至10月8日期間,透過電訪、實地訪談、隨車訪問、電子問卷等方式蒐集資料,共回收16份。未來團隊也會持續進行調查追蹤,瞭解跨域生活線開通後的情況。在這份調查結果中,受訪者全部均填答5分「非常滿意」,滿意度達100%。而分析其中受訪者中,原住民阿美族佔93.8%;65歲以上長者佔93.8%;又,男性比例僅佔18.8%,女性則佔81.2%,此懸殊的性別比例在團隊的各鄉鎮調查中皆有類似的數據,主要原因為鄉鎮地區居民的自有車輛持有者大多以男性為主,相對而言,女性居民的交通方式較受限。有了幸福巴士公共運輸服務,女性居民在交通方面有了自主的選擇權,有利於性別平權的促進。
玉長生活線串聯城鄉,創造移動與共學新契機
玉長跨域生活線開通後,長濱鄉民眾除可搭乘該服務進行就醫、就學與生活採買外,更是藉由運輸服務開展了許多可能,例如外地返鄉民眾可以在玉里火車站搭乘此路線回到長濱,藉此也提升民眾每年暑假期間回鄉參與豐年祭的便利性;而除鄉民的載送外,長濱鄉公所也透過將巡迴醫療、義診等醫療資源,藉由幸福巴士帶入鄉內,讓運輸工具成為雙向的移動服務。
此外,由於這條路線的開通,長濱國小附設幼兒園也結合鄰近文化健康站的老幼共學課程,藉由該路線服務至玉里菜市場進行固定的野菜認識課程,可以看見公共運輸的完善對於各方面都帶來更多可能性,也藉此提升偏鄉的移動平權。





